020-8888888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
020-8888888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
邮箱: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探寻山西美食:闻喜煮饼,传承千年的美味

发布时间:2024-11-11 03:50:56 点击量:

如今的山西以面食闻名,其中以刀切面最受欢迎,被誉为“中国五大面食之一”。古代山西还有一种可以与面食相媲美的美食,那就是煎饼。汉代称“煮糕”,魏晋南北朝时称汤糕、水饮。

山西的糕点以味道鲜美闻名,而在山西的闻喜县,有一种糕点叫“闻喜煮糕”,味道更是让人过瘾。

1:闻喜煮饼的历史

山西糕点已有数千年历史。可以说,糕点从商代就有了。

闻喜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。商朝末年,武王伐纣,太师文种出兵征战。文种带兵到古唐时,因粮草不够,就用当地的糯米粉和古唐的小麦粉混合而成。把它当作干粮。这种糖糊面食的保质期较长,口感不会变质,而且非常容易保存。当地人称这种美食为“文泰石糕”。

汉武帝刘彻时期,因刘彻喜欢微服私访,多次来到此地。后来刘彻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名字叫“文喜”,文太师糕也因此改名。它变成了结婚蛋糕。

清朝时期。有一次,康熙微服私访闻喜县。听到康熙到来,闻喜县的官员们哈哈大笑。毕竟,能够在康熙面前露脸,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。康熙来到闻喜县后,当地官员千方百计讨好康熙。康熙住的地方极其奢华,吃的山珍海味。然而不知为何,康熙吃饭的时候并没有多大胃口。

直到康熙咬了一口文喜糕,突然觉得文喜糕松软诱人,酥脆香甜。于是康熙就问这些官员这种糕点叫什么名字。听到康熙的问题后,众官员也在想一个吉祥的名字来讨康熙的欢心。可惜,他们想了半天,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吉祥的名字。康熙问完后,发现没有人回答他,于是困惑地抬起头。这时他才发现,官员们都在想什么。看到大家的表现,康熙笑着说道:“既然没有人能通过,如果你能说出的话,就请它做糕点吧。”

闻喜县点心_闻喜点心特产_闻喜好吃的

就这样,因为这种糕点以康熙本人的名字命名,闻喜的熟糕就名声大噪了。

关于闻喜煮糕名称的由来,有人说是康熙皇帝赐名,也有人说是因为闻喜县人的发音问题才叫闻喜煮糕,但无论是哪一种,可以肯定的是,闻喜熟糕的名气是巨大的。

闻喜好吃的_闻喜县点心_闻喜点心特产

2:闻喜煮糕的发展

闻喜煮糕历史十分悠久,但闻喜煮糕成名的关键时期是明末清初。

从商代到明代,闻喜煮糕的名声仅限于闻喜县。闻喜县以外的人可能不知道有这种食物的存在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。

明朝末年,闻喜县有一个叫四老爷的人。由于这位四老爷身体有缺陷,不适合下地干活,所以他选择在闻喜县开了一家“仁记点心店”。生意起起落落。后来四爷去世,店就停业了。过了一会儿,“仁记点心店”又开业了,不过名字不再是那个了,叫“诚意点心店”。这家店开始向闻喜县销售闻喜糕。

康熙年间,康熙将闻喜糕命名为闻喜煮糕后,闻喜煮糕迅速风靡全国。

闻喜点心特产_闻喜县点心_闻喜好吃的

据《山西资料集》记载,抗战时期,闻喜糕曾销往天津、武汉等地。就连鲁迅也曾在小说中说过,他给朋友带了两盒结婚蛋糕。

所以,闻喜煮饼真正发生变化的时期是在明末清初。近代也是闻喜烹制糕点的转折点。现代交通便利,各种食材很容易找到,闻喜煮饼的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。这些多方面的因素,使得闻喜煮糕的前景“蒸蒸日上”。

闻喜点心特产_闻喜县点心_闻喜好吃的

三:闻喜煮糕的营养价值。

闻喜煮的糕点色香味俱全。如今,它们的口味有很多,有绿豆、红枣、杏仁……闻喜煮糕除了美味之外,营养价值也很丰富。

首先,闻喜煮糕热量超高,可以补充大量的体能。一百克结婚蛋糕的热量相当于一碗半米饭的热量。但有好有坏。糟糕的是,想减肥的人却做不到。吃太多了。

此外,还含有钙、铁、磷等矿物质元素,也是人体所需要的。

当然,蛋白质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每100克闻喜煮糕中约含7-10%的蛋白质。它的蛋白质含量不如鸡肉和牛肉,但仅比猪肉的蛋白质含量略低。

闻喜好吃的_闻喜点心特产_闻喜县点心

最后,它可以增加人们的食欲。闻喜煮糕以色、香、味为主。它的外观绝对更加优雅,更能激发人们的食欲。因此,胃口不好的人可以尝试闻喜煮糕。

闻喜县点心_闻喜好吃的_闻喜点心特产

四:总结

有时候,缘分就是这么奇妙,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改变了命运。如果武王没有伐纣,就不会出现文太师饼;如果四爷没有开仁记甜品店,文喜糕就不会出现在康熙的餐桌上,也不会有文喜糕。便有闻喜熟糕之名。

说到这里,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代帝王的影响力真是太大了。如果康熙没有说“就叫煮糕吧”,也许闻喜煮糕就不会这么受欢迎了。而这只是康熙随口的一句话,却对文喜做糕点的影响巨大。

山西以其各种面食而闻名于中国,闻喜煮糕只是其中之一。而刀削面则是山西最著名的美食。也许在古代,煎饼可以和刀形面并列,但现在,刀形面才是“老大哥”。

参考

1.《山西特产》

Copyright © 2002-2024 PG电子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 网站备案号:冀ICP备07016787号    网站地图